今年春季以来,全国多地遭遇罕见干旱,北方农田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渭北旱塬气温总体偏高、降雨偏少,土壤失墒严重,农田干旱尤为严重。严重影响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适期播种及小麦产量形成。
为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任小龙教授多次赴受旱较重的合阳、蒲城等地调研旱情,并如期召开实验室工作会议,商讨应对策略、制定行动方案、分配工作任务。
按照工作部署,2025年5月7日任小龙带队深入抗旱一线,在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东休里村启动了召开现场培训会,提出“少量水补墒+深松沟播”方案,并现场示范了“旱地春玉米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帮助农民解决旱地玉米适期播种问题。
另外,目前小麦正处于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干旱及气温逐渐升高,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形成。为保夏粮增收,降低农户因灾损失,2025年5月12日任小龙教授又协调时间,在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北张庄、同堤防和型庄村三村交界处召开“旱地冬小麦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田间应急管理现场培训会,再次深入一线,站在田间地头农民中间,进行抗旱技术示范,帮忙农民积极应对旱情。
参加培训会的有合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甘井镇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工作人员及甘井镇东休里村、休里村、杨村、西阳村旱地春播玉米种植户等100余人。本次田间培训会主要依托前期建立的1000亩冬小麦连片示范田和70户技术示范户进行,继续发放农资、农机具及培训手册150余件,用实际行动助力渭北旱塬区抗旱减灾及旱地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旱地冬小麦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依托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在各类旱农项目支持下,通过持续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逐步形成。该技术优化集成了品种、密度、耕作、施肥、农机等技术环节,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目前技术示范田小麦长势整齐、根系发达、叶色浓郁;对比周边麦田,示范田小麦受旱情况相对偏轻。
培训会上,任小龙讲解“旱地冬小麦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以及作业流程。并结合今年所遭遇的极端干旱状况,对比周边麦田阐释了该技术的抗旱优势。随后,任小龙分析了今年陕西持续性的干旱情况及对小麦正常生长及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并现场示范了联合农资企业、飞防公司研发的“智能化一喷多防多促技术”,可精准高效喷洒小麦叶面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实现防治病虫、阻控干热风、延衰增重等目标。同时,解答了农民朋友们所关注的病虫害、施肥、用药、无人机操作、成本、效益等关键问题。
在田间培训会的技术示范环节,任小龙强调,干旱状况预计将延续一段时间,这将对田间作物的后续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他鼓励农民朋友们保持坚定的信心,并表示团队将与他们共同面对干旱带来的挑战。